人民日报评论商用清洁机器人,麦岩智能受到关注

2022-11-30 作者:麦岩智能 来源:人民科创

11月28日,人民科创公众号发布文章《以科技之力创造商用清洁新机遇》。文中称商用清洁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并以麦岩智能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以下为《以科技之力创造商用清洁新机遇》全文:

只有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抢占高位,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企业需要发挥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扬动力变革首创精神,将产品创新精准嵌入服务需求,从而培养新动能,构建新优势,创造新机遇。在商用清洁领域,机器人正在从实验室走入多元场景,帮助行业化解困局、降本增效,塑造着新型服务形态与劳动关系。

作为劳动密集的典型行业之一,清洁行业始终是社会的刚性需求,面随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环境健康和美好生活的时代需要,商用清洁领域以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逐渐成为清洁行业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商用清洁领域,用工荒等问题不断加剧。在劳动力供需矛盾难以弥合的大背景下,清洁机器人赛道逐渐升温,更具智慧的商用清洁方案在“将人类从重复无聊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以科技力量为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和商用清洁行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厚积薄发

商用清洁市场前景广阔

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商业场景,保持清洁都并非易事。不少家庭为此购置了扫地机器人,日新日进的智能清洁技术帮助人们解放双手,省心省力。2021年,扫地机器人在我国城镇家庭的渗透率接近8%,超过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

相比之下,清洁机器人在商用领域的应用潜能却仍未得到充分开发。截至2021年,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在管面积为276.43亿平方米,这一数字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430亿平方米。2021年中国的商用清洁设备市场高达485亿元,但机器人化率仅为0.56%。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蓬勃发展与不断突破,商用机器人在清洁行业将大有可为。一方面,当今人们对于清洁行业特别是商用清洁领域的从业意愿不断下降,加之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用工成本逐年上涨,商用清洁行业正在面临不断加大的劳动缺口。另一方面,城市高层建筑面积庞大,且商用场景对清洁美观的要求通常更高,而人工清洁的效率相对低下,清洁质量不够稳定,客观加大了商用清洁服务人员的选聘与管理难度。

无论是商用清洁这一服务业态的现代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需要,还是人工清洁面临的成本高企、招工困难、效率低下等问题,都揭示出传统极端依赖人工的商用清洁模式难以为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面对庞大而复杂的商用清洁市场,或许科技之力可以为业态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直击痛点

纾解劳动力供需矛盾

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市场中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高达58%,而整体智能化水平只有5%左右,远低于工业、农业等其他行业;过去,以人力为主的物业清洁服务行业现如今存在着日趋严峻的结构性供需矛盾。

从供给侧来看,“辛苦活”难逃“用工荒”。2015年到2021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从6.20万元增长至10.68万元,年均增长9.5%,这给物业经营带来庞大的人力成本压力。尽管全国从事清洗保洁服务的公司已超过21万家,但多数公司规模较小,人员水平低下,专业知识不足;同时,由于清洁行业的工作性质,优质稳定劳动者日趋匮乏,集中表现在“人越来越难招”“年纪越来越大”等方面。这一现象的背后不光是人力成本的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更是劳动者在对劳动价值的追求和劳动尊严的渴望上的“用脚投票”。

从需求侧来看,“旧业态”难挡“新需求”。随着我国城镇化与商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商业场景的清洁需求不再简单停留在清扫洒拖,更多元、更丰富的公共场所呼唤更专业、更细致的清洁服务。餐厅、酒店、写字楼、医院、车站……不同空间的清洁需求复杂多样,建筑结构各异更是加大了清洁难度;而且商用场景通常面积较大,保洁人员需要将50%-70%的时间用于大面积的地面清洁,并需要保持一定工作频率以确保环境洁净,这对清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面向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应用场景的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加强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在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应用,实现服务需求和产品创新相互促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对于商用清洁行业而言,如何达成更有价值的现代服务劳动,如何满足更高标准的商用清洁需求,都是这一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答之问。科技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而机器人的使命即在于服务人类,代替人类从事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清洁行业正在迎来与新兴技术融合创新、依靠科技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让“苦活累活脏活”更多地由机器替代、让科技赋能,本身就是对劳动者和劳动力的解放,是产业迭代升级、技术造福人类的必然要求。

科技赋能

让清洁更轻松更智慧

在宏观政策的激励与号召下,伴随着技术进步与消费升级,国内智能清洁电器品牌数量和市场规模涨势强劲。产品线完善、室内外全场景适用的行业独角兽高仙;聚焦于“清洁+AI+美学”的禧涤智能;专注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的石头科技;面向高端精品空间的麦岩智能……一大批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以各自的方式打磨产品,贡献价值。以麦岩智能的极光壹号PRO清洁机器人为例,该产品能够通过自主路线识别、自清洁、垃圾识别、自动上下电梯等智慧化功能,提升地面清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针对清洁死角专门设计了沿边空气动力清洁系统,可通过喷出气流实现0cm贴边清洁,并保护墙面不被刮伤。如果出现需要人为处理的突发事件,还能实现面部识别解锁、一键启动操作权限,有效应对突发状况。

发布会上,麦岩智能CEO李宇浩正在介绍最新产品极光壹号PRO

麦岩智能CEO李宇浩认为,“一个公司存在的唯一价值,是为客户创造价值”。面对商用清洁领域的广阔市场和严峻的供需矛盾,麦岩智能本着“将人类从重复无聊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宗旨,深耕于中小公共场景的智能化清洁问题,聚焦高端住宅、公寓、酒店等区域,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目前,其研发的极光壹号PRO正围绕高端精品空间不断丰富打磨更具智慧化的清洁功能,并在此基础之上尝试加入香薰、消毒、安防等更多复合功能。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聚焦新兴优势产业链,做强高质量要素供给。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报告测算,2030年物业收入规模将有望突破3.2万亿,假设届时物业管理智能化水平能提高到30%,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万亿级。在商用场景、在现代物业管理服务中实现清洁工作的技术迭代和智能替代,将成为这一领域和其背后庞大市场的一个全新增长引擎,也必将成为我国服务业迈向现代化、高端化、智能化,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建构完善的一个新坐标、新缩影。

科技创新能够重塑价值的创造形态和劳动关系,以培铸新的经济增长极,塑造美好未来,归根结底是对人的解放和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供给。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及机器人、AI等高新技术的不断积淀,让科技赋能生活,帮助传统行业打破桎梏、优化转型指日可待。

【完】

来源: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人民科创

(ID:rmkc)引自网易河南

编委/执行副总编辑:马海涛

编审:郭梁、赵慧

编辑:唐晓彤

责任编辑:魏良炜
文字:丁丽媛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投诉邮箱:rmrbmp@sina.com